山西明朝兴衰
|
  |
|
公元1402年,大明帝国肇建的第三十五个年头,六朝古都南京城内一片熊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基。永乐皇帝朱棣将明都迁到了自己的老巢--北京,从此山西对京城的屏障作用随之转移到大同一线。
游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的队伍终于战胜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的后裔,尽复唐时衣冠。然而复得了唐时衣冠复不了盛唐气象,成吉思汗骁悍的子孙们依然耀威于蒙古大漠,时时扬尘于山西北部,梦想夺取山西,马踏中原。大明帝国为此在北方边境地带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设置了九个重镇,号称“九边”,大同和太原就是九边中的首要军事重镇。
大同,公元前二百年,刘邦曾于这里的白登山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包围,惊心丧胆。此处是北方游牧健儿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它东连上谷(今河北易县),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扼阴山,如果占据了它,早晨从这里发兵,当晚即可到达北京南面“第一雄关”--紫荆关,使京都以西成为战场。故大明帝国以此为中心设“大同边”,驻军总兵力84000人,占帝国兵力总数的十二分之一。然而大明帝国的悲剧还是在这里发生了。
公元1449年,强大的蒙古瓦剌部兵分四路进犯中原,其中一路率先进逼大同。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出居庸关迎战瓦刺军,在大同受挫后仓皇退却,于土木堡(河北怀来西)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大明帝国由盛转衰。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近来也有不少中外游客来山西,了解和学习山西晋商文化。 |
|
|
|
|
|
|
|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内容 |
|
|
 |
|
山西明朝兴衰相关线路 |
|
|
热门推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