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及蒙元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宝贵遗产,因此,元上都遗址及其文化景观,在196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元上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
为了使元上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自治区从1996年开始了申遗之路。2009年,成立了自治区申遗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4次申遗领导小组会议,就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近几年,各级政府和部门共投入元上都基础设施、博物馆基本建设、考古挖掘等专项经费3420万元。
2009年起,考古人员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迄今为止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目前,第二年的田野考古工作结束,并转入室内整理阶段。作为申遗4大要素之一的《元上都遗址生态环境与特色景观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英语翻译。此规划主要针对遗址周边的沙地、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等特色景观进行规划保护。为加强元上都遗址的展示工作,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已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
今年,自治区政府安排拨付4000万元专款用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遗址的维护、考古、博物馆布展和展示。自治区政府已于今年11月拨付2000万元,剩余的2000万元将于2011年陆续拨付到位。
相关链接
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经考古测绘和局部发掘证实,遗址至今保存较完整,城内外埋藏文物极为丰富。据文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56年修建的,建城时汇集了国内外能工巧匠,后又经数十年扩建而成。都城为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外城周长十七里,城内店铺毗连,宫城约有半个故宫那么大。十三四世纪之间100年,这里一直是仅次于元大都(今北京)以外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皇室贵裔宴乐休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