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返回首页旅游攻略 正文

武乡红色文化旅游火

2012/2/14 0:00:00 作者:匿名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旅游有关部门了解到,武乡红色文化旅游火。2011年,武乡县共接待游客165.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61亿元。在山西文化强省建设表彰大会上,武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八路军文化景区被授予“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从革命老区到红色圣地,再到参与体验尽显活力。

    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全面升级版武乡”赫然面世。“白天穿军装打游击,晚上看实景太行山。”这是去年8月以来到武乡旅游的大亮点,也彻底改变了“白天看馆、晚上乱侃”的尴尬局面,从而为武乡红色文化旅游带来 “井喷”景象,更让武乡人看到“红色文化效应”的前景。

  八路军文化蕴商机,文旅经济比翼飞
  据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旗舰店经理介绍,从去年8月19日开始,武乡县投资近6亿元实施的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两园一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面竣工并推向市场。

  打造高端“文化盛宴”是武乡促进文化转化的一条重要路径。“武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缓慢,一直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阶段。”武乡县委副书记、县长阎新平说。综合分析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武乡县委决策者将深入挖掘八路军文化内涵,将厚重的八路军文化、独特的山水、宝贵的历史遗存与现代休闲体验项目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八路军文化园内设有八路村、军艺社、拓展项目区、三场常态演出(情景剧“反扫荡”、影视蒙太奇体验剧“太行游击队”、《欢庆胜利》大巡游)等,生动再现八路军将士与当地老百姓军民同心、共同抵制日寇的艰苦历程,让游客穿越历史时空,亲身参与互动,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是以弘扬八路军文化精髓为宗旨的新一代红色旅游景区。

   从革命老区到红色圣地,再到参与体验尽显活力

  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由八路军十大战法中的地雷战、地道战、追击战、麻雀战和围困战以及真人CS实战体验等参与项目构成,充分利用机械、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生动再现八路军与日寇斗争的历程,游客可以直接参与“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手握机枪、高举手雷、隐埋地雷,真正当一回抗日英雄,是中国唯一的体验式红色旅游主题公园。

  大型实景演出《太行山》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我国著名导演李前宽担任总导演。主要内容分为 “序”、“太行血”、“太行魂”、“太行情”、“太行泪”、“太行剑”六个部分,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预计到2015年,武乡年接待游客将达到31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武乡住村调研时,对武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给予了“既有历史的遗存,又有历史过程的再现,还有用现代剧幕的形式加以创造表现”的三位一体基本模式和“立足山西、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三部曲基本定位。特别是首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后,袁书记立即作出了“令人振奋,抓好‘两园一剧’,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演出水准,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名牌效应”的重要批示。

    参与体验活历史,红色旅游火起来
  红色是武乡的精气神。县委、县政府坚持红色旅游活化、动化战略,让历史“活”起来,让红色“动”起来。

  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众多,为啥要选武乡?扪心自问,武乡决定在红色文化旅游普遍固化、僵化、同质化的局面下,闯出一条生化、活化、差异化的特色之路!山野是剧场、天地是舞台、乡亲是演员。

  在武乡太行龙湖湖畔青山绿水间,600多名农民真情演出,带人们回到抗战的激情岁月。八路军进太行的旌旗漫卷、红星杨树下军民鱼水情、太行山上弥漫的硝烟和震耳的炮声、母亲送儿打东洋时的难舍深情……带给人们无尽的视听享受。这场“文化盛宴”是武乡把传统红色资源、八路军文化积累转化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路军文化园如今已成为武乡的标志性建筑和游客参观的必到之处,在展陈形式和手法上,大量采用“红色经典、现代表述、参与体验”的设计理念,大胆使用舞美、蒙太奇、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展示抗战历史。

  情景再现工程大胆创新表现形式,让呆板的说教活起来,让逝去的历史动起来,让人们在视听享受中接受熏陶、走入现场,武乡把红色旅游产品往“活”里做。

  重投入、深挖掘,活形势、现内涵,边保护、边开发,武乡抗战革命历史“活”起来、红色文化“动”起来……吃一餐小米饭,穿一身灰军装,打一场游击战,观一场怀旧影,听一堂传统教育课……一个个体验项目让红色文化旅游趣味盎然,游客在这里的参观时间一般两三天,而此前,他们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多不过一小时。

  2011年,武乡县共接待游客165.85万人次,同比增长27.5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61亿元,同比增长78.6%,再创新高。仅“两园一剧”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5万元。在年底山西文化强省建设表彰大会上,武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文化建设先进县”称号,八路军文化景区被授予“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山西红色旅游的大旗还能打多久?很多人都在深思。武乡人不断创新,依靠不断丰富的旅游内涵、不断创新的旅游营销、不断增长的旅游实绩以及不断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相得益彰
  2011年8月19日-21日,武乡首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盛大举行。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激情广场”栏目献上了题为《太行颂·武乡情》专场演出、八路军文化园和游击战体验园开园、大型实景演出《太行山》隆重首演、太行山名优产品武乡展示会、“感动中国”人物王艾甫红色藏品展、八路军将领展、八路军文化研讨会、红色报告会、红色武乡唱红歌大赛、“太行颂·武乡情”大型采风活动、红色书画笔会、红色旅游推介会等15项活动轮番上阵,精彩纷呈,既全面展示了老区武乡独特的抗战文化优势和红色旅游魅力,又吸引了当地市民和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尽情享受文化盛宴。

  当历史变得生动,市场也开始变得活跃。红色旅游给革命老区脱贫翻番、增收致富创造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引擎。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在北京、郑州、西安等10多个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50多次。聘请国内旅游专家学者到武乡实地考察,设计旅游产品和线路。红色旅游公路覆盖全县所有景区,有接待能力的宾馆饭店增加到40多家,农家乐接待139户,投资1.5亿元兴建的八路军配套工程太行五星级花园酒店即将开门迎客。开发了40多个品种的旅游纪念品、民间手工艺品、地方土特产等系列产品…… “红色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更是武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主角。”武乡县委书记周涛介绍,近年来,武乡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旅游共生共融的理念,围绕“文化兴县、旅游兴业、三产富民”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要整体转型到文化旅游产业上来,努力建设全国大的八路军文化产业园,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产业龙头和全省终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把武乡老区打造成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从而把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融合,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相关攻略
相关线路
相关咨询

山西旅游热线手机版-u0351.com